“就在港城”广开渠道促就业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24-01-21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幸福港城“职”等您来新年首场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尚未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小周在现场与用人单位洽谈交流,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最终与一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23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市人社部门出台“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岗留工”等就业优先政策,聚焦百姓需求和“急难愁盼”,广开就业渠道,强化创业扶持,兜牢民生底线,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就业护航扩容为劳动者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3年,市人社部门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出台促进就业“八大工程”,深入开展就业护航扩容行动。全市已创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0个、零工市场8家,1至12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万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3万人,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向好。就业护航扩容行动获评连云港市“十佳民生实事”。

为了满足劳动用工需求,去年,我市首次举办百所职业院校(劳务协作基地)连云港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16个省份的87所职业院校、18家劳务协作基地、部分院校学生,以及我市190家企业,共计550余人参加活动,达成校地、校企合作项目35个,有效缓解了我市技能人才短缺矛盾。

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是推进全市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市人社部门“点对点”开展就业帮扶对接,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调查登记率100%。同时,突出抓好农民工就业,开通连锡劳务协作直通车,举办南北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并组织重点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赴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区,广泛开展劳务协作和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强力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持续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并加大社保补贴、失业保险待遇兜底帮扶力度,有力兜牢了就业民生底线。

创新招聘形式 保障企业用工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线上招聘也成为一大热门,对线下招聘活动形成有效的互补。2023年,市县联动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招聘夜市”“重点产业专场”“招聘进商圈”等特色活动530场,提供就业岗位29.8万个次,基本满足我市企业用工需求,特色做法获央视《朝闻天下》等多个频道、多个时段滚动报道。

如今,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时代潮流,对于人社部门来说,数字化赋能就业服务率先破题。2023年,我市建成“就在港城”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汇聚全市90余万名劳动者和3.5万家参保单位,实时呈现就业数量变化、结构分布、就业需求等情况,通过“五大”功能,推动数据对接、服务融合,数字化就业服务也取得突破。

返乡创业就业 跑出“加速度”

前几年疫情原因,给劳动力就业也带来很大影响。为了改善和提高就业率,去年我市出台促进返乡创业就业10条措施,强化资金投入,持续放大“创业贷”投放规模,累计发放“创业贷”超过20亿元,发放量居全省前列。同时,组建百名创业指导专家团队,成立青年创业联盟,开展“创响港城”系列活动58场,支持返乡创业就业等群体实现成功创业1.8万人。

“本来我担心回家找不到工作,没想到市人社部门出台促进就业系列措施,还在家门口举行招聘活动,还把招聘会开到夜市,我不仅很快实现了就业,还享受到相关补贴,非常开心。”我市返乡人员高先生说。

以赛促学 实现历史性突破

劳动者想在就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掌握更多技能,有一技之长不怕没有“饭碗”。2023年,市人社部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实施区分工种、区分等级的阶梯性补贴标准政策,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

同时,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26场,成功举办市政府第五届连云港技能状元大赛,选拔选手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获焊接项目优胜奖,创造该项目全省最好成绩。此外,参加全省首届家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我市选手获得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两个项目个人第一名以及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从“港城规范”升级“国家标准”

2023年11月,省人社厅在我市召开国家职业标准评审会和新项目启动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重点项目推进进度,评审通过我市开发的装卸搬运工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的基本依据。装卸搬运工国家职业标准通过人社部终审,作为我市自主开发的首个国家级职业标准,将成为全国通用职业教育培训、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的权威依据,具有历史意义。

去年,市人社部门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做了大量工作,全年新增技能人才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091人。“我们将在持续加强职业标准开发的基础上,推动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开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