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硅产业向500亿元目标进发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23-11-10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深秋时节,正是“决战四季度、打好收官战”的关键阶段。在位于东海高新区的晶海洋半导体材料(东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不停运行。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徐启良介绍,今年以来,企业抓住硅片市场有利形势,稳中求进,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同时,企业通过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有效保障了企业先进生产工艺的自主开发、持续稳定、高效运营。目前,公司所有设备满产运行,人员队伍稳定。

硅产业一直是东海县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石英资源,这里汇聚了全国85%的石英材料企业,率先组建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内首家国家级硅材料检测中心及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

新机遇、新形势下,东海县有了更高的目标——推动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规范发展,着力发展高端产能,到2025年力争全县硅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东海有足够的底气。

“这次收获不小,已和当地一家企业签订了石英材料供应链订单。”近日,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英供应链总监尹艳谈起在东海县参加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及光伏用高纯石英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时开心地说,“东海的硅产业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9月14日至16日,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及光伏用高纯石英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东海县举行,吸引来自国内25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等上下游20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共商共议、共谋未来,线上线下签订石英材料供应链订单超百亿元。

在大会上,东海向国内同行宣布,将全力打造高纯石英砂、石英玻璃、高纯晶体硅、硅基粉体、硅基陶瓷、硅基复合材料及其他等6条规模化集聚、链条化延伸、高端绿色化发展的重点产业链。

蓝图绘就,如何实现?以前靠资源,如今靠创新。

越来越多的本土高成长性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技术攻关,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推动全县硅产业由过去“资源式增长”向“创新式增长”转变。

连云港睿晶石英材料有限公司焊接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在焊接机前有序操作。石英焊接仅依靠人工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好控制。面对这一难题,企业成功研发出自动焊接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过去焊接一根石英管子需要七八个师傅配合,一天最多能焊3根。用上自动焊接机,3个工人一天最少能焊12根。”企业负责人许开港说,“作为中小企业,我们在资金、客户、技术人员储备等方面比不上大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寻找出路。”

创新是东海硅产业发展最鲜明的内在动力。长期以来,国内高纯石英砂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直到2009年,东海硅材料企业攻克高纯石英砂提纯技术难题,成功实现高纯石英砂的产业化,涌现出太平洋、海力源、宏伟等高纯石英砂生产企业,其中太平洋石英是国内首家实现高纯石英砂量产技术突破的企业。如今,东海县先后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半导体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构建起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规模较大的硅产业集群,高纯石英砂产销量均占国内90%以上市场,产生了独特的高纯石英砂“东海指数”现象。

“行业竞争压力大,我们坚持瞄准高端市场攻坚创新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弘扬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伟超介绍,该企业拥有“三中心一站”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省市重点项目10余项,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26项、科技部重点新产品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8项,在稀土掺杂玻璃材料领域获得相关专利技术15件,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7%。

企业主动求变,政府也更加积极作为。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东海县委县政府在引进人才、建设载体、引导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着多样化融合发展实践。

如今在东海,围绕硅产业,园区和乡镇发展如火如荼:东海高新区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和电子级高纯硅微粉产业集群,东海经济开发区打造石英新材料产业集群,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熔融石英、石英玻璃管、照明灯具等特色石英产业集群。

据悉,东海县每年投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目前,当地已有各类硅材料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预计到年底,东海县硅产业产值可达300亿元以上。